2019年的香港充滿傷痛,百萬市民在持續近半年的示威活動中歸納出「五大訴求」,但當中對未來的想像卻有濃淡之分,不宜化約。當下任何關心香港的持份者都急於為香港尋求出路。作為社會一員,公共知識人理應為本港付出更多。自2019年10月開始,超過百位來自不同政治光譜、崗位、年齡層的香港學者組成義務團隊,分階段訪問了在2047年尚未超過65歲的香港市民,以期了解年輕市民對三十年後生活的香港有何想像。這份學者訪談報告,反映了他們對當下困局的理解,亦包含對未來的祈願。
這是,2019年,香港學者與香港未來持份者的真實對話紀錄──
最新文章
〈何以要抗爭?〉
緣起 班上有位女同學阿K(假名),每逢課堂問問題時,她都積極回應,有時要同學出來在白板上寫下自己的看法時,一般…
〈票選一個真正屬於港人的政府〉
以下為受訪者R(化名)的訪問紀錄,由R以第一身講述: 我的立場為支持。 香港由主權移交一事起,就以一國兩制運作…
〈運動是為了保持香港獨有的地位〉
自反送中運動開始,Amy就是站在支持運動的一方。今年34歲的她,在香港出生和成長,高中曾到英國留學,大學回到香…
〈政府應該害怕人民, 而不是人民要害怕政府 〉
筆者與受訪者阿明(筆名)是從網路上認識多年的忘年之交,一直都有留意對方在網路上的生活點滴與嬉笑怒罵。對於阿明在…
〈政府第一步:真‧聆聽〉
受訪者V由六一二起開始就有參與運動,包括現場捐款、網上捐款、物資捐贈、貼連儂牆、網上支持示威者、分享網上示威資…
〈香港會失去本來的價值?〉
Q(化名)現年29歲,正在攻讀博士研究生課程,與父母同住。Q的家庭為小康之家,父母皆有大專以上學歷,但已退休,…
〈因疑惑而求知,因不甘而行動〉
因疑惑而求知,因不甘而行動 阿皿(化名),女性,個子小小,二十多歲,土生土長,來自香港一般居屋家庭,在大學任文…
〈唯有普世價值落實, 才能改變環境〉
K今年27歲,大學畢業後,順利投身心儀的工作,態度積極,工餘時間參與民安隊工作。 K認為香港自6月9日起始的事…
〈香港還能回到過去嗎?―― 迷失的「一國兩制」面對虛幻的「港獨」〉
受訪者P(化名)現在從事記者的工作,認為需要保持專業中立,可是在過程中發現很多不公義的事物與情況,所以「比較傾…
〈政府必須先保障本土居民的民生利益〉
受訪者是於1984年香港出生的男士,大專程度,是一位自由工作者(以下簡稱A先生)。 訪問內容 對於香港自6月9…
〈中港合作的未來〉
Tim(化名)是我班內由外系來修讀的一個男學生,他外型很壯碩,一臉正氣,不像本地DSE的學生,他曾表示年少時想…
〈「前線」之後 ―― 訪問運動及警隊支援人員〉
本篇文章由兩個訪問構成,對象分別為反修例運動及警隊中的「支援」人員。訪問分別於10月底及11月初,以一對一的形…
〈最美滿的結局 是因了解而和平分手〉
受訪者N是一名二十多歲的大學生,與母親同住,家庭收入不算高,但沒有負擔物業的煩惱。 訪者與運動的關係 N的立場…
〈在風眼中保持希望 ―― 一個教師眼中的反修例運動〉
引言 2019年香港經歷了一個火辣辣的夏天。火辣辣的,不單是灼人的烈陽,滾燙的高溫,還有瀰漫在街上嗆鼻燒喉的胡…
〈重要的是肯發夢,有想像就有可能夢想成真〉
B是一個秀美的年輕人,白皙的皮膚、細緻的五官、柔順的頭髮、帶點英氣的神態自若,明明已經二十多歲了,看上去是十八…
〈自由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受訪的S是一位年約三十歲的公務員。他從雨傘革命時已開始參與反對政府施政的運動。由這次從6月開始發生的反政府運動…
〈香港從來都沒有嚐過民主的鮮甜〉
反送中運動始於6月9日,在本報告撰寫之時已持續了五個月之久,似乎還沒有結束的跡象。無論觀點如何,大多數香港人也…
〈未來,大家會把運動視為日常的一部分〉
筆者背景 我的專業背景為教育心理學,受過研究及專業臨床訓練,工作主要服務兒童、青少年、家長及教育界同工。我的研…
〈什麼是香港人? ――從運動中拿回「香港人」身分〉
到底什麼是「香港人」? 我們常常聽到「香港人身分認同再創新高」之類的報導,但這些報導的內容通常都是一些quan…
〈人能把我們怎麼樣呢?〉
在朋友介紹下,我認識了May(化名),一位20多歲的年輕女性。 May表現得勇敢、坦白、直接、純潔,和充滿愛心…
訪問學者如下,特此感謝: (*依姓名首字筆劃為序)
Dr. Au Yeung Kai Yin Gigi
Dr. Beatrice Lok
Dr. Bobo Lau
Dr. Bonaventure Ho
Dr. Gary Lam
Lecturer Kathy Lee
Prof. Lee Kam Pui Eric
Dr. Leung Lai Kuen
Dr. Lily Chan
Dr. Mok Ka Pun Chris
Dr. Poon Lok Ming Louis
Dr. Teresa To
李少南 教授
李孝聰 博士
李楚翹 博士
侍建宇 講師
林超英 先生
陳力深 教授
陳志宏 博士
陳智達 博士
黃以恆 博士
鄧景輝 先生